
1 烟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为害
烟蓟马(Thrips tabaciLindem an)是一种严重为害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害虫。成虫体长1.2~1.4毫米,体色大部分为褐黄色,头褐黄色,复眼紫红色,触角7节,腹背有栗色横纹。若虫的体色变化较大,可从白色透明到浅黄色到深黄色。组培室的温度一般为19~26℃,烟蓟马完成一代约需20天,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,且不需越冬。马铃薯组培苗30天扩繁1次,所以组培苗中的烟蓟马也有世代重叠现象。成虫、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食叶片生长点并吸取汁液。
烟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危害极大,组培苗被害后,叶面上有不规则褪绿小黑斑,严重时斑点连成片,叶片干枯脱落。由于组培苗是在封闭状态下生长,因此易形成较大的虫口密度,同时通过组培苗的切段快繁,虫体可迅速扩散于组培苗中,短时间内危及整个组培室。
马铃薯组培苗中烟蓟马的防治与普通的防治不同,灭虫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,且整个组培室中的所有组培苗都要进行杀虫处理,以保证彻底清除虫体,因此为防治带来一定困难。
2 杀虫剂的选择
由组培苗和组培室的特点决定所选杀虫剂必须符合以下要求:① 具有内吸性;②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安全;③ 经高温高压后仍保持药效;④ 不影响组培苗的生长。
经筛选,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20%吡虫啉可溶性液剂(规格为2毫升每瓶针剂)符合以上标准,具有良好的灭虫效果。吡虫啉可溶性液剂,大多用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,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,在pH 5~7的缓冲液中不发生降解。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及持效性,可早期持续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(黑尾叶蝉、飞虱类、蚜虫类、蓟马类)。吡虫啉杀虫机制独特,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的神经系统活动引起昆虫死亡,因而对现在大多数杀虫剂(有机磷类、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)有抗性的害虫对吡虫啉都保持敏感。
3 灭虫步骤
3.1 培养基制备
使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20%吡虫啉可溶性液剂,浓度为3000倍,加入到MS培养基中,在121℃条件下,高压灭菌25分。
3.2 组培苗扩繁
将组培室的所有组培苗剪切到加入了药剂的培养基中培养30天。培养条件为每天16小时光照,温度16~25℃。组培苗再次扩繁时,仍进行以上杀虫处理,一般处理2~3个周期,即可彻底杀灭组培苗中的烟蓟马。
该防治方法简单易行,既不影响组培苗的正常生长,又能对组培室进行大规模杀虫处理,省工、省时、清除虫体彻底。该防治方法已在本所组培室中应用,达到很好的灭虫效果。